情商智商相得益彰(一)

第九讲情商智商相得益彰(一)

智商情商,关系密切

智商和情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是互异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衡量聪明程度的指标,一个是情绪情感的控制、管理、调动的能力;一个是智力因素,一个是非智力因素。它们的特点、性质、作用、开发的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科学家在研究它们和运用它们的时候,更多地是侧重于二者的不同。但是,智商情商并不冲突,不是对立相反的,不是此消彼长的,它们有共同之处,有交叉之处,有统一之处,密切相关,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案例】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用诡诈之计,表现上作高粱霸盘,实际上是金蝉脱壳,打垮了曾经用同样的伎俩打败了他哥哥的达盛昌,乔致庸完全可以置达盛昌于死地,他也曾经有这样的念头,但他没有,反而到达盛昌去给邱天骏请罪,请求合作,感动了竞争对手邱天骏,这才是商业智慧的极品。商场智慧不仅仅在于小智小慧,虽然小小生意也能赚大钱,但是,商业智慧,商业大智,根本的还是合作竞争。

点评:古时的晋商,今天的浙商、温商之所以做成了气候,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既竞争又合作,具有一颗宽广的商业胸怀,这是大智与大情的有机结合。智商情商的关系处理得好,二者手拉手,可以达到智商情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智商情商的统一性

情商的含义有五个关键词:情绪商数、情绪智慧、情绪智商、情绪智力、情绪智能,这五个词语有很突出的共同点:

1.情绪核心

它们都有“情绪”二字,说明情商是以情绪为核心的。

2.智情联姻

每句话有一个“情”字,四句话都有一个“智”字。说明智商与情商的关系十分密切,智与情联系紧密。

3.相互支撑

情商支撑智商;智商支撑情商。没有情商的智商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智商的情商也是不可想象的。

4.智情结合

情商是另一种智慧形式,而倾注感情、充满爱心使智商的提高更有效。在研究中、在教学中,把智商和情商分得很清楚。但是,在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智商与情商是可以结合的,在一个人身上是可以得到统一的。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商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好像与智商不搭界,其实,二者也不一定就是那么泾渭分明,智商与情商的关系要用辩证的哲学思维来看。智商情商是天平上的两个法码,缺少了一个法码,就不叫天平了,所以既找不到完全脱离开智力的情商,也找不到与情商没有任何联系的智力。

【案例】

萧伯纳的车轮观

英国有一位记者问萧伯纳,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你很有钱,是你很努力工作,还是你很有天分?萧伯纳的回答是:你能告诉我,你要想让一辆自行车往前走,它的哪一个轮子最重要?

点评:作为智商情商在一个人成功方面的重要性来说,以上这个比喻不一定很贴切,但很形象,无非是说智商与情商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一个人身上,缺一不可。

事实上,情感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理智而单独存在的,情感是有智力因素的。智商情商,不仅仅是这种不可或缺的平行的关系,其实,它们还有包含关系,相互的渗透关系。所以智商情商之间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全球计划”中明确指出:智力除了基本智商(IQ)还包含了更多能力,其中就包含了情感智商。这种统一、包含、渗透,可以是在一个活动中,也可以是在一个人的身上。许多伟人,他们在智商与情商的结合统一方面几乎是完美的。

【案例】

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智商很高;他的情商也很高,他是一个感情世界特别丰富的人,是一个控制自己情绪、驾驭他人的情绪特别好的人。中国人民深深地爱戴他,在全世界他也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在国内,用他的智慧和情商与老一代领导人一起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文革”中保护了一大批老干部、社会名人和各界人才,维护了民族的团结,闪烁着他智商情商高度结合发挥巨大作用的光芒。

在国际上,用他的智慧和情商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打开了国际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和格局,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次国际会议上,有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记者实质上是讥笑中国贫穷,是一种挑衅。这个话很难回答。说多了,我们并没有那么多;实事求是说,我们的资金的确太少。但周总理幽默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吗,有一十八块八角八分。”此话一出,语惊四座。使全体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静听总理作解释。当时的人民币有10块、5块、2块、1块、5毛、两毛、1毛、5分、两分、1分,加起来就是一十八块八角八分。

周总理讲了这些话以后,话锋一转,就说:“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总理的话,激起了场内听众热烈的掌声。显然,周总理用他的智慧,非常巧妙地用一十八块八角八分制造了一个悬念,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然后再一解释,让人产生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他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直接地去批驳人家,让人家容易接受。

据说还有一次,在国际交往中,有人挑衅性地问周总理:总理先生,听说在你们中国有很多马路,我要请教一下,中国的马路是不是马走的路啊?这明明是挑衅性的问题,周总理非常礼貌地说:“我们中国确实有很多马路,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

点评:周总理的回答非常机智巧妙,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既没有直接伤害他人,也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幽默而又含蓄地反驳了挑衅者,他把智和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案例】

邓小平的的故事

邓小平一生“三下三上”,特别是在“文革”中,他饱受冤屈,但仍然乐观豁达,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大智若愚处事,满怀深情为人,这为他后来重新出来为党和人民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他的“三步走”战略、他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思想,他的“一国两制”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大智大慧。

他对祖国和人民很有感情—他多次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份浓浓的深情,加上他的大智、巧智、睿智、机智,他为我们倾心设计了强国富民大发展的宏伟蓝图。

点评:这些都是大智慧和高情商的体现,是邓小平同志智与情的高度统一。

【案例】

两个比尔

一个是比尔·盖茨,另一个是比尔·克林顿,两个比尔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似。陈光军先生就对他们两人的智商和情商作过详细地比较。

生于1955年10月28日的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原总裁,现在是微软公司董事局主席;比尔·克林顿曾经担任过两任美国总统。美国《时代周刊》1997年评出“美国最有影响的十大人物”,名列第一位的是克林顿,名列第二位的是盖茨。他们都是美国乃至这个世界的重大影响者;他们曾是美国一对最高层政治人物和工业巨头。

人人都知道比尔·盖茨特别聪明,他的公司是一个奇迹,他本人是一个奇迹,他是世界一流的智商天才。他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整日躲在家里面底层他的卧室不出来。母亲拿起电话问他:“你在做什么?”“我要思考。”盖茨在电话里大喊。“你在思考?”“是的,我在思考。”盖茨大声说,“你从来没有试着思考过吗?”进入中学不久,他与同伴艾伦一起迷上了一台笨拙的计算机终端机。八年级时,盖茨写出了他的第一个软件程序。十年级时,他和艾伦一起建立了“编程小组”,为当地公司开发软件。1975年他和艾伦树起了微软的大旗,一直发展到今天这么成功,这么辉煌。

盖茨的成功源于他杰出的智商。他的脑袋简直就是一台或若干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他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实在惊人,也许他的思维就是数字化的:没有脆弱的感情,没有含混的模拟状态,只有智能,只有数十亿的二进位脉冲,冷静地将输入转化成正确的答案。作为智商天才的比尔·盖茨,情商也很高;而且他把情商与智商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有人问他:“盖茨先生,如果让你离开现在的微软,你能再造一个微软吗?”盖茨肯定地回答:“可以,但要让我带走微软的100个人。”他并没有说要带走厂房、机器,多少台电脑;而是特别重视人,这是他高明的智商,带走高层次的人才,再通过高层次的人才去再造一个微软,从他特别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来看,他不是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者,这是他情商高的重要体现。他把智商和情商有机地统一了起来。进入21世纪,比尔·盖茨又把微软CEO宝座拱手让给长期的伙伴史蒂夫·巴尔默,保留董事局主席一职,同时出任新职务“首席软件设计师”。盖茨在微软财富空前膨胀的时刻放弃这一最有权力的位置令人不可思议,但这就是高智商的表现,他很好地运用了“例外原则”,他具有真诚的合作态度和主人翁精神,这又是高情商的表现。

比尔·盖茨善于把情感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在管理中,他提出了“他享受一切”的口号,在公司的管理上特别有人情味。他的公司总部看起来像一个大学生运动场,里面尽是花园、飞瀑,星期天职员在这里打垒球,到健身房锻炼,或者去看电影、听音乐会。员工穿的上衣上印有盖茨的口号:“你们的同事是你最好的朋友。”这种人情味很浓的管理,是在管理上高智商和高情商的高度统一。比尔·盖茨具有社会责任感,2005年,比尔·盖茨宣布,他的个人财产除很少一点留给子女外,都捐献给社会,可以说,这就是“他享受一切”的口号的最大的体现,仔细想一下,既是一种高智商,也是一种高情商。

生于1946年8月19日的比尔·克林顿,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霍普市一个小店主家庭,1970年8月,他进入耶鲁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在这里,他认识了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同班女同学希拉里。

1979年1月10日,他就任阿肯色州第40任州长。时年仅32岁,被新闻界称为“孩子州长”。他于1983年、1985年、1987年、1991年连选连任阿肯色州州长,并于1992年11月3日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当选为美国总统。

克林顿从小学起就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情感丰富的学生。他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力求拔尖,在学习中总是处在一种争强好胜的兴奋状态之中。

尽管克林顿担任总统后,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他任总统的8年里,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老百姓口袋装满了,人们说他在这方面是聪明的。

(二)案例分析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智商与情商案例的比较,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1.智商和情商不是对立相反的

情商并不是智商的反义词,也不是智商的对立面。不能认为,智商高情商就一定低,而情商高智商就一定不高,它们没有此消彼长的必然性。情商和智商不是相互抵制的,高情商者可能具有高智商,低智商者也可能是低情商。事实上智商和情商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智商高而情商特低,或者情商高而智商特低的人,在生活中是很少见的。虽然说智商和情商反映的内容不同,但对个人来说,无论哪一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事业都是很难成功的。例如,2005年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华罗庚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上,几个带队的教练都表示:要想在这样的比赛中胜出,仅仅数学好还不行,还要语文好;只有智商高也不行,还得智商情商兼备。

2.智商情商都很重要,但不要片面过分夸大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还是智商?学术界、教育界对这个问题争论较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仁者也见智,智者也在见仁。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Æ智商更重要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情商固然重要,但是,要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无论是企业的目标任务,还是全国的目标任务,最终还是要靠智力。特别是科学技术,是解决问题求得发展的最根本的东西,而科学技术基本上是智力性的东西。

Æ情商更重要

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1995年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出版发行后,更多的人认为情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超过了智商,所谓的2/8理论,认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只占20%,情商占到了80%。

Æ智商情商的重要性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个体差异

人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太大。环境在发展变化,人自身也在发展变化,不能用一个智商或情商对于成功谁更关键就把所有的人给概括了,这是不可能的。智商或情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作用于不同的人,成功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例如,陈景润、陈省身等一大批科学家,情商对于他们来讲,就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关键的因素。而智商对他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②对于成功的看法不统一

成功,严格说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准确的、惟一的答案,也没有一个可以对所有人适用的标准。

③岗位要求不同

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不同岗位上的不同的人,对于智商情商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搞技术的、搞公关的、搞营销的、搞办公室工作的,担任不同职务的领导,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就有不同的智商或情商的要求。都是双高的固然好,但都是双高的,也不一定都好,因为,一是不可能,二是一种资源的另类浪费。所以,要因材施教,最适合的、最适宜的,就是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否则,适得其反。

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身上,智商情商的重要性的表现都是有差异的。不能因为强调智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训练;也不能因为强调情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智商的培养教育。

④智商情商密切相关

智商情商是紧密联系的,甚至是相互渗透的,它们的不少要素是重叠的。智商高而情商奇低或情商高而智商奇低的人都很少见。

⑤智商情商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健全的人”

普通人的较高智商,大都体现在把学习搞好和把本职工作干好上;普通人的较高情商,大都体现在与人很好合作,处理好人际关系上。

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应该较高,少数人可能达到,大多数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制约的因素太多。单一的智商高和单一的情商高的人也很少见。如果有了,要正确对待他们,要把他们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

例如,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我没有同其他人直接接触的需要”。爱迪生在结婚的当天,竟然扔下新娘和宾客,独自到工厂的实验室去做实验,当他想起回家的时候,客人早都走光了。所以,有的人说与科学家相处,有时是不能按常人的处事方法要求他们的。